小也迷人
转萧春雷兄文章:我的《潮菜:脱离粤菜的哗变》,刊登在《中国国家地理》杂志2025年8月号,刚收到,在老家先睹为快。版面有限,发表时删去了原稿最后一节《从族群看闽粤菜系》,有些遗憾。
我去年底去汕头采访,今年1月完成文章,因为图片问题,没赶上2月号的“广东专辑”。杂志社后来两次派摄影师前往汕头拍摄,我也因此两次在汕头顶级潮菜馆——煮海餐厅大快朵颐。第7张图是我去年第一次用餐的菜单,主菜有“参肚螺”。第8张图是我第二次用餐的菜单——4人席“燕鲍参肚螺”全上,真是穷奢极欲。第9张图是现场堂灼赤嘴公肚的情景。
潮菜不一定很贵。贵的只是高端潮菜(又称港式潮菜),为了与粤菜血拼,抢占粤菜的生态位。潮汕地区的本土潮菜其实物美价廉。我也曾多次前往潮州、汕头,品尝鱼饭、生腌、杂咸、卤鹅、小炒等寻常美食。我的经验是,街头随便一家潮菜馆,味道都做得很好。潮汕是美食之乡。
被删去的文字包括我对闽粤菜系的思考,有点可惜,我抽几段补在这里:
潮州菜异军突起,自立门户,像是一场叛乱,打破了当代中国菜系的格局。一般认为,粤菜包括广府菜、潮州菜和客家菜三大类,挟省会优势的广府菜成了粤菜的代表。在香港和海外地区,很多人认为粤菜就是广府菜。
在潮汕人看来,潮州菜与广府菜差异甚大,就像鸡兔同笼。潮州菜以海鲜为主,广府菜以淡水江鲜为主。潮州菜注重腌卤,冷吃;广府菜强调烧烤,热食。潮州菜是商帮菜,要面子,敢创新;广府菜是官府菜,精致,讲排场。早在1895年,广西人潘乃光游历新加坡,就注意到当地潮州酒楼与广东酒楼势不两立,分庭抗礼,其《海外竹枝词》中描写道:“买醉相邀上酒楼,唐人不与老番侔。开厅点菜须庖宰,半是潮州半广州。”
我国今天的饮食风味格局,清末初具雏形,叫帮口菜,最有名的鲁菜、淮扬菜、川菜和粤菜,称四大帮口菜。新中国成立后,废除了“帮口”这一封建名词,改称菜系。1980年《人民日报》刊登了一篇小文章《我国八大菜系》,称我国可分为山东、四川、江苏、浙江、广东、湖南、福建、安徽八大菜系,不胫而走,沿用至今。应该说,“四大帮口菜”考虑了地域和族群差异,颇有道理;“八大菜系”以行政区域划分,忽视族群差异,争议很大。
八大菜系是按行政区划和城市等级来划分饮食流派的。依据这种理论,闽菜分为福州菜、闽南菜和客家菜,粤菜分为广府菜、潮州菜和客家菜,闽粤两省共有6个子菜系。这很荒谬,因为福建客家与广东客家属于同一个族群,闽南人与潮州人都是福佬人,也是一个族群。族群口味往往决定饮食风味。从族群的角度看,闽粤两省共有4大菜系,福州菜、广府菜、福佬菜和客家菜。把潮菜看成海洋性菜系——福佬菜的代表,更合理一些。








